科技業工時為什麼很長?

科技業給人印象總是節奏很快、工程師老是在加班、隨時要on-call...

但是什麼原因造成這個現象呢? 就我系統廠PM看到的現象來列出幾項原因,有時候用工作時數來算,真覺得科技新貴只是個表象,事實上換算時薪也沒有高到多少呢! 老闆看到這篇,麻煩幫大家加加薪😜



1.  客人不斷pull-in schedule與臨時增加或變更的需求

這可以說是各種形式的代工廠宿命,系統廠大家可以想像成一個客製化的電子用品製造工廠,業務包含各種國際知名品牌大廠的產品,產品的主導權、決定權是掌握在客人手上,以客人的角度當然整個專案用越少的時間與成本來開發是最省錢的做法,所以schedule在科技業專案執行過程中就是各種的催促和趕工與更改原本的排程,同時市場也是變化不斷,客人的團隊察覺到市場的變動,就會要求在開發的案子做相應的改變,通常這些改變也是又快又急,但系統廠的運作牽扯到很多不同單位共同合作,包含工廠產線、物料單位、研發單位、測試單位、軟體單位...等,要在很短的時間內確保每個單位變更正確,身為主導的PM與RD們就必須在很短的時間改好原先的排程與計畫書,並開會宣布變動的項目與如何執行,就會造成PM、工程師必須延後手上的工作先處理這個緊急且重要的事件,當然被延後的工作就變成我們加班要完成的事項了

2. 全球的合作夥伴上班時間、放假時間都不同

大型科技業公司通常都是世界工廠,客人來自世界各地,自家工廠也位於不同的國家,大多的系統廠在中國大陸會有廠房,近幾年國際趨勢也慢慢地將生產重心移到東南亞國家,為了更靠近客人需求,在墨西哥等地理位置接近美國,但土地與人工相較便宜的國家也開始出現工廠,但在台灣總部我們必須配合客人、工廠的上班時間工作,大陸工廠通常週六沒放假,工廠是輪班制度早上八點就開工,晚上也有夜班進行,很多台灣的假期在大陸與其他國家也是沒有放假,一但出現問題,工廠第一時間會來找RD與PM解決,雖然我們放假,但緊急問題還是要隨時搬出電腦幫忙解決,因為一但產線停線成本是很高的,如不幸delay出貨,更可能涉及客訴甚至賠償的問題;系統廠客人大多數來自歐美國家,為配合客人時區,下班後的晚上或是比上班時間更早的早晨,跟客人開會也是很常見的現象

3. 複雜繁複的組織,除了做自己的工作還需要跟很多單位溝通

前面提到,科技業的組成有很多不同單位與客人,所以每個人都會有一些問題去請教別人或是時時要更新最新進度給相關單位,同一件事通常會有很多人來問,這就會導致我們做必要工作的工時被壓縮,但客人、長官、關鍵合作夥伴來問問題時,我們需要第一優先回答,讓他們可以繼續完成他們的重要任務,所以常常會看到PM和RD,正常上班時間都在回答各家問題,等到大家都下班後,才有時間安安靜靜的做比較需要系統性思考、專注不被打擾的工作,例如: 規劃工廠排程、料件使用規劃,統整客人與各單位的需求,寫給客人的統整報告...等

看完這幾點希望有幫助大家更理解工程師到底在忙什麼,在踏入這個行業也可以思考這樣的生活是否是適合自己的,先一步的理解可以讓大家更容易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涯道路,歡迎大家留言分享各種經驗

留言

熱門文章